
几年前,那时候,还只是一个喜欢玩手机摄影的萌新,一转眼几年过去了,通过不同的平台,认识到了越来越多的摄影的朋友,也发现了自身依然没能进步的局限。

我本来以为买了新的iPhone 12 Pro Max会帮助我加强对摄影的感知,结果没想到,摄影这东西,不仅是考验构图的能力,也是考验后期的。当我的构图思路一直停滞不前时,我的后期水准也远远达不到现在主流的社会需求。

说实在的,我的水准可以说远远落后现代审美的大部分人,这并不是买了新iPhone就能够帮助自己提升的,新iPhone也只是在计算摄影中,给了我更多的发挥空间而已。

但我拿到新iPhone已经有一段时间了,我拿起它去了深圳,去了远方,去了尾巴和不少憧憬的地方,有时候,个人的审美水准还是需要不断去学习,去看,去了解更多优秀的国外摄影师的格调的。

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关系,我要同时兼顾一下自己的数码爱好和摄影,以至于现在的生活和审美都出现了问题,不少朋友给出了我不少的建议,我也决心去尝试和改变,在2021年尝试更多自己喜欢的东西,并且制定目标去实现它。

如果很多朋友都处于我这样一种审美瓶颈期的话,有经济基础的情况下建议去购买“画册””摄影文学史“”后期课程““线下课程”,至少会给你全新的摄影认知和体会,前提是你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且有时间,愿意去付出的情况下,因为深入摄影的投资其实挺大,大部分是时间。

当然我个人更倾向于前期构图的培养,我看过很多新奇的视角,都是凭借手机前期拍摄的,我自然也是不反对当下摄影流行后期色调,他们也属于现代流行摄影的一种趋势,在电影中很多的空镜也采用的是街拍或者空白的形式,但凭借后期优秀的调色获得不少好评的。

我不反对,我将来也未必不会这样去尝试。前期一旦有了实打实的基础,后期上千变万化,我相信两者结合才算是真正迈入了摄影这个合格的门槛。

近期我看了一篇“iPhone如何改变了摄影”的视频,这一次,我觉得,我不妨用记录的形式,来跟大家展示下我的图像。

这次我是开售没多久,从信用卡套现从朋友那里买到的新iPhone。关键的原因之一在于我要去深圳参加一次发布会,需要记录很多,最关键的是我需要拍摄建筑,而超广角是我认为必不可少的,我有OPPO Find X2 Pro,但我始终喜欢第一时间拿出iPhone来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,因为长期右滑打开相机的操作体验让我难以忘怀。

为了显得文字不单调,以上文字配图均为iPhone XS Max拍摄及后期,是我在其他城市喜欢的一些图片记录。

以下图片均为iPhone 12 Pro Max拍摄和后期。
昆明机场
我真正开始拿新iPhone拍照算是11月18日,那日在昆明机场转机,需要等一夜,寒冷的天气将我在机场冻得半死,好在带了一些厚衣服,一个人孤独的在机场四处走动,不得不说,深圳的机场还是颇具设计感的,建筑的设计很是打动我,我基本上走遍了我所能走的角度来,用超广角-主摄-长焦不同焦段记录我眼中的昆明,拍完后我激动的坐在24小时营业的麦当劳修图,累并且快乐着。








深圳机场
次日抵达深圳机场,不得不说,大城市的机场建设就是不一般,非常大,我去过北京等算得上不少的机场了,基本上规模都不是我们襄阳三线城市比得上的,基本上一路上边走边拍,有人不断的发来友情提醒下午的活动开场时间,我只好打的赶往酒店,深圳的高消费水准真正的吓坏我了,打的随随便便就去了200元,好在路上风景不错,能随时记录一些片段。










深圳君悦酒店
地段绝佳,高楼的风景非常赞,白天都给了我一种震撼和现代设计,深圳的高楼非常多,建筑可以说千奇百怪,这也给了我新鲜感。这里最美的不一定是白天,夜色才是深圳的特色,我非常推荐夜晚多去深圳各处逛逛,灯火通明的建筑,渲染出这座不夜城。





数字尾巴
确切来讲,严格意义上不算尾巴内部的环境,大部分都属于我在去数字尾巴路上记录下来的。见到了很多在微信中聊过的尾巴的人,也参观了尾巴的办公环境,的确是非常有一种现代气息和设计美学,一种流行和科技结合的味道,尾巴也欢迎粉丝前来加入,不过需要完成粉丝到工作的一种态度转变,我对此也是充满了向往。由于时间有限,和尾巴的工作人员聊了许久之后,就匆匆赶往下一个目的地。






(最后几张是原图,由于导出时一直失败,索性就放原图了)
深圳华润大厦(春笋)
深圳第一高楼春笋应该是广为人知了,去的时间非常赶巧,刚好赶在OPPO未来科技大会结束后没两天,这次来刚好见到了OPPO的小伙伴,我觉得把时间花在认识不同的人,和不同的人沟通,交流不同的事情会让我的视界更加开阔。刚好去了一趟珊珊来迟的科技大会主会场,很多科技产品打破了我们对于产品的传统认知,这一切OPPO都已经在布局之中了。同样,在会场附近,我用手机收获了不少我认为好看的照片。(最后有几张是软件导出失败就直接上的原图)










香年广场
由于时间很赶,我只剩下一天闲逛的时间了,我匆匆启程去了打卡网红地“香年广场”,其实这里分为A栋和B栋,最出名的是A栋,每一层都是办公场所,非常空旷和安静,重复的建筑纹理和橘色色彩是吸引打卡爱好者的圣地。当然底部拍完一定要拍顶部,如果时间有多余,可以每层都看看,说不定会拍到不一定的角度。(由于手机上上传图片顺序的缘故,这次原图被放在了前面)


















卫星大厦
这一趟我不希望白来,自然不愿意错过每一处想去的地方,卫生大厦一定要去,因为确实很赞。独特的建筑设计,让我从头拍到尾,当然还可以去中间的自由休息区休憩(我修图期间在这里睡着了),这一趟真的挺累的,基本上每晚休息的都非常的晚。












深圳春茧体育中心
其实我一开始没想到,这里就在OPPO华润大厦的附近,几步路就到了,但那天见过OPPO的小伙伴已经到晚上了,基本上很难展现出这里真正的原貌,白天才能还原这里的真实原貌,喜欢拍照和运动的人士,一定都不要错过这里。大量穿孔重复性设计,镜面设计,还有一个直通天际的圆形设计,随手一拍也是很好看的记录,通过这里也会碰到形形色色的人,建议拍照时保持一定的距离感,或者亲切的上前沟通是否能接受自己的拍照方式。可以转的地方不算多,但是打个卡其实差不多就可以了。













南山文体中心
到达这里时,已经是下午四点半了,这里也算是我比较失望的一个地方了,只有一处景色可以拍红白相间的建筑从外面看出还是挺有魅力的,然而.......到处都是人。除此之外,想要找到合适的角度..........发现到处都会有人出现,哪怕长曝光都难以消除他们存在的痕迹。所以去这里打卡,最,是找好角度和人群较少的时候。









随记
可能不少朋友会推荐不少地方,因为时间缘故无法抵达,同时因为疫情很多学校场所进不去。回来后,就立刻回归到日常的生活了,基本上拿起手机拍照的欲望就少了,可以说受限于思路,2018年的构图思路,在如今不能说不算好看,但绝对不算新,然而你迈出新的一步,却是艰难的。


我们因为你要么抛弃原来的一切重头开始,要么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以升华。凭借手机拍摄,后期,分享,一部分是源于做我们自己,另外一部分源于被推荐,点评赞,源自我们对于网络社交的一种满足感。所以这部分,我只能说分享回家后家乡的一些随手记录,不求多么好看,但求能够获得认可吧!




其实通过我放出的原图和后期图的对比,可以见得这次12的进步非常大了,在今后加入了ProRaw的条件下,可以施展的空间会更大。
结语
尾巴的摄影征文持续了很久,翻看自己的作品时,不由得感慨很多,今年尤其如此,2020年一整年开始副业做起了自媒体,接了一些数码产品,对摄影的态度开始敷衍起来,时间明显不如原来那么充裕了,拿起相机的时刻多起来了,询问自己的时间少了很多。
今后我会带着这台iPhone 12 Pro Max,记录更好我生活中的小美好,但我也应该多给自己一点时间去思考。





今年的今天我想给自己提问,让明年的摄影征文时,来问问自己:
1、你为什么喜欢手机摄影?
2、选择摄影是打算干什么?
3、摄影的意义是什么?
4、对自己而言,摄影到底是怎样的?
5、自己打算以什么样的态度对来对待摄影这件事?
6、如果想要突破瓶颈期,打算怎么做去提高自己?
7、几年后,当所有人不再喜欢你的作品时,你还打算坚持下去吗?将如何坚持呢?
这些问题留在结尾,我在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也没想好如何回答自己,我现在只是想把当下我会的,喜欢的再坚持一下,在努力一把,如果大家有好的想法和建议,欢迎留言给我,我会努力认真去回复的,希望摄影和数码路上,遇见更好的你们!